Saturday, February 14, 2009

[Moive] The Reader (2008)


上周去影院看了《The Reader》, 喜欢这个故事,但并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前半部分的手法。
很少看一部电影,前5分钟女主角就露大腿,10分钟就开始激情戏,就算剧情需要,也没有必要把前20分钟弄得如此sensual吧,毕竟影片主题是年少时的这段暧昧牵扯出的法律、道德还有忏悔交织的故事。

以下剧透:

一看预告就被吸引了,一方面男女演员我都很欣赏,另一方面的确很好奇,这个女人到底有什么秘密?看完电影才意识到,这个女人的秘密不算是什么,真正让人揪心的是,二战过去那么多年了,大屠杀的记忆慢慢模糊的时候,经历过战争和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,要怎么面对这对历史。

Wiki了一下,原作者Bernhard Schlink是学法律的,本身就是法官而且擅长写侦探小说,所以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,她的秘密背后,是一个法律判不清,道德也辨不明的经历。二战后,Michael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,曾经和一个年长他很多的女人Hanna有过一段情,说不清那是爱情还是被认同的满足。Hanna很喜欢听他朗读各种故事,有一天,这个女人突然匆匆消失了。若干年以后,Michael再见她的时候,是Hanna在法庭上讲她的故事,Miachel作为法学院的学生听众席上听。Hanna纳粹党卫队的一分子,工作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警卫,间接害死了很多无辜的犹太人。作为被告,Hanna在庭上没有露出一点忏悔的意思,没有承认罪行只是在最后一刻,当法官要求她签名比照字迹的时候,她畏惧了,一个人认了所有的罪,被判终身监禁。只有Michael和Hanna知道的秘密就在这一刻,让两人都都低下了,Hanna其实是文盲,不会读书不能写字。

关于这桩审判,Michael的导师、同学都有不同的意见,可惜在教室里争论一段,我有点听不清楚。我的理解是,当一个国家的政治、经济、媒体全部都被纳粹独裁控制的时候,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普通工人来说,能够要求他们有多少觉悟?又能够要求他们承担多少责任?描述欧洲二战中个体的影片,无论是集中营里的父亲(Life is Beautiful, 1997),或者是流亡的钢琴家(The Pianist,2002)亦或者是学生运动的领袖(Sophie Scholl, 2005) ,焦点都是在被害的这一方,但这次的主角Hanna不同,她是大屠杀帮凶,但也是这场战争被害者,是专制的结果,没有教育的悲哀。

剧中,Hanna很喜欢很认真地搓洗身体,也许因为隐隐觉得罪孽深重,却怎么也洗不清。她真正地自我救赎,还是要从监狱中开始。整个电影我最喜欢的部分,就是这里。长大后的Michael,重新拿起录音机开始为Hanna朗读,而Hanna受到启发,开始识字。最后的结局,还是有点感伤,却如此地合乎情理,和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面的老人一样,这么多年监狱的生活,刑满的这一刻就是完成救赎的时候,夫复何求。

这么沉重的片,我大概不会再看第二遍,即时有Ralph Fiennes那么深情地表演和Kate Winslet如此献身的专业精神。但是推荐对历史感兴趣的人,觉得值得看一遍。我自己还是那句老话,有机会把英文版小说找来看看,传说中纽约时报读书榜上第一次荣登榜首的德国小说。

这部片在奥斯卡上也获不少提名,但是因为其他提名影片我都还没来得及看,没什么发言权,凭Variety上面的分析和个人兴趣,我还是投Kate Winslet一票,其他对手,Angelina Jolie的那个妈妈的角色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在撕心裂肺的叫;层面不够;Anne Hathaway第一次转型还太年轻;Meryl Streep已经可以直接往终身成就奖迈进了;Melissa Leo的那部影片本身就太冷门;而Kate提名多次改轮到了吧,只是她在戏中到底是Supporting role还是Leading,其实有点难讲,因为金球奖颁她凭这部戏入围的就是最佳女配角。上周日的NYT也有一篇文章,是Little Children的小说作者写的,也直夸Kate的天然不做作是人见人爱。

贴一下Kate在金球奖上凭《Revolutionary Road》拿下最佳女主角的片断,足见她有多么天然了。听到得奖的是她的时候,第一反应是要自动消音的那个词,XD,另外上台是还特别感谢男主角Leo,表白说“我已经爱你13年了”,真是贴心。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